作协信息
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合作,将于2013年6月1—2日举办“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会议,诚邀海内外学者与会。1、时间:2013年5月31日报到,2013年6月1—2日开会……
详情
小说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我写的是这代知青的当代群像和他们的当代命运……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黄宗洛陈强,一路走好
关于写上海话……
走进石库门
也说看电视剧《知青》的想法
点说史上“金莲”事
贾平凹之“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杂司谷的“墓”
中国80后作家联名抵制周立波
余秋雨写给学生们的一封信
用户名:
密 码:
2012年09月26日下午,各国驻市作家来到上海作协大厅,与上海作家进行座谈交流。
第三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第二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文学原创
勿飞(兰友雅集4)
2012年7月29日 11:21


 

勿飞:探访大瑶山孩子

兰花部落一百零八将素描(不排名)

 

        

    最初启动大瑶山助学(2007年),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博客放了几个瑶族孩子的头像,陆续有网友来认领。唯有一个人例外(勿飞),不仅自己加入了,还带动他的同学和网友一起加入,他的热诚鼓舞了我,那时候的勿飞刚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一个月后,长垌小学提供的50名大瑶山孩子都被认领了。一年后(2008年),我们承诺去大瑶山探访那些孩子,也是勿飞请假参与了,把孩子们的消息带回来后,他的父母和多数亲属也参与了助学。2009年,勿飞亲自带队,二上大瑶山,遇上广西山洪暴发,几经波折,才到了学校。这一次他们是母子同行,一起到他资助的孩子莫莉莉家里走访,来回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这样的母亲身影,实在是令人敬佩(参见下图)。用敏于行来评价勿飞,这话一点也都不带夸张(东北话)。或者用心中有一团火来比喻勿飞,这把火烧旺了我们的兰花部落。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的助学也是这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

 

    勿飞,与母亲同行,一起到他资助的孩子莫莉莉家里走访,来回要走三个小时的山路 ……

 


    中国人的文化性格本质上是社会利己主义,阻碍了人参与社会和融入社会。中国文化也有阴阳两面,过去的传统社会讲究礼治秩序,礼是每个人参与社会的各种利人约定,对融入社会有很大的帮助,调和了社会利己主义不利的一面。现在废除了礼,弊大于利。勿飞参与助学的热情高涨,在利人方面比很多人做得多得多,从步入社会的开始阶段就实现了从追求知识到追求进步的跨越,且有了这种大格局和大胸怀,将来的发展不可限量。勿飞的爱心行动得到了家族的全力支持,可以看得出他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如此优秀,记得第一次和勿飞上大瑶山,他的父亲每天晚上来一个电话,关心勿飞有什么行程和事项,这样的关心折射出父母的眼光。09年春节假期,勿飞和他的父亲一起来北京,我见识了他那个很健谈的父亲,说话、长相很像周总理,也是来自周总理的家乡淮安;我更注意他父亲没有说出的语言,里面有一套培育一个优秀人才的无声语言。

 

    09年和10年,我有机会去了一趟上海,和上海的兰友会面,勿飞自然成为了上海召集人。大上海已经分成了老上海和新浦东,海派文化也有了新旧之分,现代气派和欧陆风情令人目不暇接。我们的会面也恰好是一次在浦东,一次在老城绍兴路的一个书吧,有勿飞在,我很省心,闲下来思考一个问题,这里的人怎么样融入社会,大上海的大,肯定对人的考验也大,上海的兰友比较多,说明这个城市的人积极的自觉的融入社会,成为一种社会倾向了。勿飞展示了他的召集人特色,让大家多说话,没有抢着说,偶尔在电话联系还没有赶到的兰友,或者露出他那招牌式的笑容可掬。这些新上海人说话很文雅,互动比表达自我重要,不冲动的。上海人说,冲动的是外地人,虽说上海是个移民城市,已然形成了何谓上海人的社会共识。因为有勿飞等上海兰友,我对上海有点亲切感了,犹似有了一个兰友情的大家庭。

 

        五年来,勿飞留下了大瑶山助学的一行足迹,我认识的勿飞分别有大学生、文艺青年、爱心人士等几个身份,其实是勿飞的集成。我们曾在大瑶山、三清山、北京和上海等四个地方会面,也是在兰友中会面最多的一个。我从兰友身上学习他们的很多优点,从读书人勿飞的身上学习他的很多优点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做助学这件事,可谓受益良多,写兰友雅集,如是这个学习的继续。

  

    勿飞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wufei226

    勿飞新浪微博:http://weibo.com/wufei226

   

    相关链接:

    兰花部落 新浪空间:

    http://blog.sina.com.cn/lanhuabuluo

    兰花部落 百度空间:

    http://hi.baidu.com/lanhuabuluo/home

 

 




选稿:芦村  来源:文学会馆  作者:兰花部落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