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花设计(《手牵手》电子杂志)
山谷中的长垌小学
我们叫她一花,她的网名叫“一花一世界”,她有个男朋友,网名叫“一叶一菩提”,俩人相约从黑龙江到山东青岛打拼。也许,很多东北人都是来自山东,到了一花这一代,又回到祖先的土地去。青岛这座城市曾经是德国租界,保留了成片的德式建筑,是一座美名远扬的海滨名城,经济活力居山东省之首,吸引了不少东北人“回巢”。
我有晚上写作的习惯,十二点左右还在线上。一花也似乎习惯晚上工作,完成一篇文章后,告诉我她的文章刚写好,让我去坐评论的头把交椅。有时候她也在聊天窗口和我说上几句话,谈点梦想和现实,审美和创作,感觉一花在寻找什么。其实我多年来的行走和写作,也是在寻找自我,我想回归一点文化和感性。做大瑶山助学这件事,我选择听从内心的声音,试图追问什么叫融入社会,如果说社会的本质是由每个人的奉献组成的,那一定存在这个道理:“不是你想得到什么,而是你能奉献什么。”我把一花看作是圈子内的,知道她做电子杂志设计后,我问她是否愿意为我们兰花部落做点设计,她很爽快地表示愿意帮忙,做了一个很好看的“兰花部落”招贴画设计,成为了我们草根慈善团体的一名义工。还有一个叫“雨蜘蛛”的网友也帮我们做过一个设计。凑巧,她们俩都资助了大瑶山的孩子,也成为了兰花部落的兰友,一花还带动了一叶参与助学。
08年我从大瑶山探访归来,带回来五百多张照片,正在发愁怎么用好这批照片。同行的勿飞因为相机出了故障,拍的照片全部遗失,对外交流就靠我拍的照片了。那些年很流行电子杂志,有人做过一版“爱琴海”,曾经到处流传。我想做一个部落版的,遂请一花帮忙创作一个高水平的电子杂志《手牵手》。我们商议好,我撰稿,一花制图,一共49个页面,选用上百张照片,来来回回修改了好几次,工作量可谓艰巨。作品完成后,深受兰友们的喜爱,一些专业电子杂志业主和外国朋友也赞不绝口,称赞达到了最高专业水平的档次。在这里,我收录两段描述瑶山探访的文字:“走进小巷,每家每户的屋檐下,都有一个原木色的像是阳台的地方,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是瑶族未婚女子谈恋爱的地方,好多女子在这里,留下了青春最美好的记忆。”“短短几天的大瑶山之行,收获了很多感动,像是赤脚走过了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心路,害怕失去每分每秒的美好记忆……”今年有兰花部落五周年纪念活动,我希望能把这份电子杂志印刷出来,再现一花的大作,给更多的人分享。
在这个世界,我们来了,做了什么?我在和一花的对话中曾说过,希望我们来到的这个世界有点温度,有点春风,有点感动。也许有人会这么说,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人,完成社会分工了。我曾误以为这是对的,可是人的世界没有这么简单,人的内心不是被道控制,就会被魔控制。不追求永恒的,不追求真理,不追求爱,人的一生会摇摆不定。早年,有人以为戴上一条十字架的项链是洋气,不懂十字架有什么含义。我也是不明白,很久以后才知道,十字架的“一横”代表时间概念,“一竖”代表永恒概念(或者代表真理,或者代表爱)。
想不到,我们兰花部落云集了那么多人才;在纵横五千里的祖国版图上,都有我们的兰友。如果把一花算作黑龙江人的话,从最南端的珠海风子到最北端的黑龙江一花,都有兰花盛开。如果这是一行兰花部落的足迹,如今这行坚实的足迹不仅散布南北西东,还延伸到了国外,组成了一个兰友大家庭。
默默蝶影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1834351377
默默蝶影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yihuayishijie
(一花的新网名:默默蝶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