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协信息
经教育部批准,同济大学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上海市作家协会、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等单位合作,将于2013年6月1—2日举办“从泰戈尔到莫言:百年东方文化的世界意义”国际学术会议,诚邀海内外学者与会。1、时间:2013年5月31日报到,2013年6月1—2日开会……
详情
小说里人物的背景是知青身份,我写的是这代知青的当代群像和他们的当代命运……
查看以往聊天记录 >>
     
 点击进入
黄宗洛陈强,一路走好
关于写上海话……
走进石库门
也说看电视剧《知青》的想法
点说史上“金莲”事
贾平凹之“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
杂司谷的“墓”
中国80后作家联名抵制周立波
余秋雨写给学生们的一封信
用户名:
密 码:
2012年09月26日下午,各国驻市作家来到上海作协大厅,与上海作家进行座谈交流。
第三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第二场“2012上海写作计划报告会”举行

    你感兴趣的阅读类型为:

人物传记类
金融财经类
励志成材类
经典文学类
生活百科类
休闲娱乐类
   当前位置:文学原创
小娘娪(方言小议 1)
2012年9月16日 09:18


 

    苏州报纸上,把苏州方言中小女孩的叫法写作"小娘鱼",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说好,有人否定,更有砖家引经据典说应该写作"小娘仵"

    究竞如何写好呢?先要从苏州及吴方言中这个用得很多,常用"唔,嗯"表示,却要按国际音标中的"ng",方能读出较准的发音说起。

    在苏州方言,乃至吴方言大部分地区这个ng发的音很多。在语气用词,象声词中也有ng音,如"ng!蛮好!""你覅ngng吱呐!",还有代词"ng"(你们),部分地区的""也发"ng"音。当然还有否定词"ng"(没有)"ngng"(没头没脑)"ngng"(没爹没娘)等等,与粤语方言中ng好睇(不好看)、ng好啦(不要啦)等相仿,义同"不,勿"。名词中更有"小娘ng"(女孩儿)"ng"(女儿)"小倌ng"(男孩儿)"ng"(筷子)等。

    这个按国际音标中"ng"方能标清的吴语发音,在北方方言中是发不出分不清的。普通话中则以""""字,拼音wu表示的。在记载吴方言文字中也通常使用""来表示,如用于代词,虚词,象声词的"唔笃""唔俚""唔吱唔吱""唔!好个"之类。否定词用了""""表示。约定成俗,也"呒没"过多异义。但在"小娘ng"(女孩儿)"小干ng"(男孩儿)"ng""(筷子)等一些方言名词却还没有大家普遍认可的表示方法。因此就有了"小娘唔""小娘鱼""小娘仵"之争。

    显然,如果"筷唔"来表示"ng""(筷子),还比较容易被人接受。而用"唔,鱼,仵"与男女孩子的称呼相连,文字表达的意思就不太明确,甚至逆背。

    假使叫"小娘仵""小干仵"还有"囡仵",这"仵逆,仵作"""字,放在称谓中显然荒谬至极,似乎都成了不肖子女了。也许旧文字中曾有某个文人借用过这个字,现在的吴方言字典中也引用过这个用法,但也只是个例,并不规范,不能为大家认可,这是肯定的。这也只能反映出由于多少年来对方言的疏忽造成了吴方言文字规范的缺憾。

    而若因吴方言把鱼读作"ng",而将"小娘ng"写作"小娘鱼",那男孩儿也就成了"小干鱼",岂不笑话?

    其实,并非"小娘ng""小干ng""ng"音,必须用完全相同的字表示,应该选择相近相似的文字表达,才能为大家认可接受。

    在字典中发wu音且表示女性的字并非没有。康熙字典就收录了4万多个汉字,如今人们常用的字只有几千个,那些不用的字中应该有相当一部分本来就是各种方言的用字。如""字,就是一个字形与""相近,发音相同,并表示美女或女子的字。这""字,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字。从使用""字较多在南方方言中的状况分析,""字同样应该也是从南方方言中发展而来。

    康熙字典【丑集下】【女字部】解释:娪,康熙笔画10;【廣韻】五乎切【集韻】【韻會】讹胡切,音吾。【埤倉】美女也。又【集韻】牛居切,音鱼。【扬子·方言】吴人谓女曰娪。又五故切,音误。

    由此看来,"小娘娪""囡娪",如此写,不但音形匹配,而且有根有据,再恰当不过的了。而同音同傍的还有个""字,用"小干(官转音)"来称呼男孩儿,同样很合情合理。

    有趣的是,这个""也可发yu音,和""字在吴方言中发"ng"音在北方方言中发yu音相仿,看来也非偶然。博友王梦沂在<千万不要写成“小娘仵”!>一文中认为,""小娘鱼"一词,寄托了人们对苏州小姑娘的一种期望,表达了一种愿景。那就是:就是不跳龙门,也要活跃灵动、仪态大方、轻盈柔逸、优雅娴静。"在下以为,用同音的""字借喻,就如当今网络语言中的"神马浮云",倒也未尝不可。比起写成"小娘仵"来,要合适得多,生动得多,形象得多。

    不过,从保护方言的大局上考虑,既规范了所有与"ng"相关的称谓用字,又便于理解,明显用""字更好。因此----

    千万不要写成“小娘仵”!

    偶而写成"小娘鱼",有趣!

    最好规范点写成"小娘娪"

    附:

    娪  拼音:wú,  笔划:10  部首:女  五笔输入法:
    基本解释: 又五故切,音误。


美女。

女子。

女子。

wǔ

部首: 部外笔画:4 总笔画:6
基本字义

1. 对等,相匹敌。

2. 违背。

3. 姓。

详细字义〈动〉

1. 等同;匹敌 [be equal to]
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辞相应。——《庄子·天下》

2. 违背 [violate]
自用则不虚,不虚则仵于物矣。——《管子》

3. 用同“”。用手遮盖住 [cover]
只在二门外仵着脸,脱脱的哭起来。——《西游记》

〈名〉

1. [数词] [five]

2.
檀越元囿鸾施地仵拾亩。—— 北魏《敬史君碑》

3. 通“”。古代士兵五人为伍
重振威仪,再排队仵。——《敦煌变文》

4. 仵人。亦称以代人殓葬为业的人 [funeral director]
天明就要入殓,只怕被仵作看出破绽来了。——《金瓶梅》

常用词组

1. 仵工 wǔgōng
[bearer]
〈方〉∶从事死人尸体的抬运或埋葬的工人

2. 仵作 wǔzuò
[coroner]
旧时官府中检验命案死尸的人;法医
只怕被仵作看出破绽来

 

    相关链接:

    小娘娪(方言小议)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2e1cd00102eaek.html

 




选稿:芦村  来源:文学会馆  作者:吉格罗朵(苏州)   [联系我们]      

















上海作家协会与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
文学会馆网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