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倒流到160年前,上海卢湾徐汇首先被设立了上海法租界,也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开辟最早、最繁华的法租界之一。1914年法租界开始扩张地盘后,康平路被圈进了新租界,在上个世纪20年代迅速发展,成为上海最好的高档住宅区。当时还有一个洋文名字,音译成中文便是“麦尼尼路”。厚厚的墙壁,老式的洋房,伸出篱笆外的花朵,行走于此,随处可见当年的尊贵和气派。
康平路一直是政要集居地,是真正的上海核心。20世纪60年代前,知道康平路的人并不多。直到1966年12月下旬,上海发生“康平路事件”后,康平路才为上海市民广知晓。
康平路的前身是三个村宅,分别为许家宅、袁家宅和周家宅居民区。从1932年起,法租界内的华人人数激增,住房、交通问题日益突出,康平路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修筑的。最初这条路是以法国侨民的名字命名为麦尼尼路,1943年改名康平路,沿用至今。
虽然康平路的路龄不太长,但路两旁建筑物的时间跨度却较长。30年代建造的房屋以西班牙式楼房为主,住房和花园面积都较大。康平路189-191号、 188号、192-198号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主要在天平路至余庆路之间的康平路两侧。30年代后期到40年代,这一时期建筑以欧美式(有人称之为现代派)为主。
从1941年到1948年,房地产开发商(上海人称其为“大包筑头”)进入康平路,如今康平路203弄和康平路154—168号就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其中住房和花园面积最大的是康平路71号荣家的住宅。
康平路205号,建造于1923年,是一栋楼具有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传说最初是陈果夫兄弟的房子,现在为老干部局。
康平路余庆路拐弯,曾经是宋子文的私宅,后来陈毅、柯庆施都在此住过,现在为市机关幼儿园。
说起康平路,不得不提的位于71号的荣家大院,也是附近面积最大最气派的宅地。荣家三代人声名显赫,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商业传奇.
荣毅仁在文革结束后得到平反,1979年创办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视为 “资本主义”特产的股票引进了中国,作为现代社会“朝阳无烟囱业”的证券业在中国蓬勃展开。从现在看,当时中信发行海外债券,是改革开放中第一次“吃螃蟹”的举动。
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 1992年12月获美国加州荣誉公民称号。历任全国工商联第一至五届执委会副主席(副主任委员),第六届主席;民建第一至四届中央常委、副主委。是第一、二、三、八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在政治上表现也颇为出色,1993年— 1998年,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副主席。
相关链接:
http://bbs.eastda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77865&extra=page%3D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