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化石丨塔影城阴可诗画 旧时风光印嘉定
编者按: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脉,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上海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文物保护点2745处,共计不可移动文物3435处。作为承载城市发展记忆的"活化石",在记录上海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在时刻更新着"自我介绍"......
嘉定孔庙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嘉定孔庙,就住在嘉定区嘉定镇南大街,出生于南宋嘉定十二年,按照现在你们的算法,应该说是公元1219年。也有人叫我"文宣王庙",还有人称赞我是"吴中第一",呵呵,有点不好意思。
我已经八百多岁了,你知道么,早在1962年,我就是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了。
我现在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中国科举博物馆。我现在主要是向大家展示科举制度产生的历史,以及科考的整个过程,以及很多状元进士的试卷。我还知道很多经过科考成名的士子,几乎隋唐以来的名人你在我这里都能找到。
开放时间是8:00-16:30。
和平楼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名字叫和平楼,就在中南大学校本部中段,在升华大道北侧。我出生于1936到1937,说起我的设计者,他们可大有来头,就是著名建筑家梁思成与林徽 因伉俪,我现在也是是学校内现存历史最久的校舍。我的造型很特别,楼栋呈工字形,前长后短,中间走廊联接。坐北朝南,砖混结构,筒瓦铺盖,红色外墙,既有 中国古典建筑的秀丽典雅,又有现代的美观大方。欢迎大家经常来看看饱含风霜的我,回忆往事,感受岁月沧桑。
古猗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住在上海市西北郊嘉定区南翔镇,明嘉靖年间(1522-1566)出生,现占地146亩,毫不夸张地说,我可是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
我的名字包含了《诗经》"绿竹猗猗"的诗意。我有明代建筑、楹联诗词、花石小路;更有不系舟、唐经幢、逸野堂、补阙亭、南厅等景点。哈哈,你知道么,"苏州园林甲天下,沪有南翔古猗园"说的就是我。
门票价格12元,开放时间南门:7:00--18:00北门:6:00--17:00
法华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住在嘉定区嘉定镇的中心,还有个名字叫金沙塔。我诞生于南宋开禧年间(1205~1207年),当时这里还叫"练祁市",十年后,嘉定设县。县城建设就是以我为中心,因为我是全城最高点,在东、南、西、北四条大街之中心。
我建成后,至大元年(1308年)重修。我经历也是很坎坷,几经兴废,至明代万历年间损坏尤甚,只剩下底层还比较完整。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知 县陈一元募款重修,才恢复了我的七重楼台,四面设壶门。告诉你,我可是砖木结构,高40.83米,各层有平座、栏杆、腰檐,层间飞檐翘角,下悬檐铃,每当 有风吹过,风动铃响,我就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我可是当时嘉定的人文胜景之一,"金沙夕照"说的就是我,而我写有我名字的匾额,可是由明末嘉定四先生之 一、书法家娄坚题写的。
开放时间:8:00-16:30
嘉定州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嘉定州桥,是嘉定城区的中心所在。自1218年我就稳坐至今,八百年未移,是嘉定历史文化的发祥地。在我周围千步之内,汇聚了宋、元、明、清历代古 塔、石街、老桥、旧庙、名园等古迹,可谓人文浩荡,底蕴深厚。每天都有大量游客从我这里经过,他们的目的地可能是汇龙潭、孔庙、法华塔、秋霞圃等古韵浓郁 的景点,也可能是竹刻博物馆、陆俨少艺术院。欢迎大家来我这里观老街风情,品风味小吃,寻找江南古城文明的印迹。
娄塘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的名字叫娄塘镇,我在嘉定区西北部。我出生于明朝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已经六百多岁了。我保留了大量明、清、民国时期江南地方传统民宅群落,蜿蜒的街巷与纵横的水系相互交织,我的建筑格局可是很独特的,"娄塘街,条条歪,七曲八弯十七八个天井堂"说得就是我。
2005年,我被上海市规划局列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现在,我的范围已经涵盖了嘉唐公路以南,南至娄塘河;北临嘉唐公路、坝桥;西靠洋泥泾,占地面积 43公顷的保护区。在我这里有娄塘纪念坊、天主堂、印家住宅、春蔼堂等历史建筑,你知道么,特别是天主堂,现在已被国家文物局列为2008年第三次全国文 物普查重要新发现之一。
秋霞圃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秋霞圃,我可中国江南著名的古典园林,我就住在上海嘉定区嘉定镇东大街。我是一座具有独特风格的明代园林,但大多数人都认为我是南宋时期出生的。由三 座私家园林明代龚氏园、沈氏园、金氏园和邑庙(城隍庙)合并而成,面积45.36亩。我与松江醉白池、上海豫园、嘉定古漪园、青浦曲水园并称为上海五大古 典园林,我这里的建筑大多建于明代,而邑庙则可以上溯至宋代,如果按邑庙部分的始建时间推算,我可称为五大园林中最古老的园林。说起我的特点,那就是布局 精致、环境幽雅,小巧玲珑。
开放时间是8:00-16:30
天恩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诞生于清初顺治年间,同治十三年(1874)会元徐致祥等捐资重建,我有一块记载修桥详情的碑刻,现在就收藏于嘉定区博物馆。我桥面全长40米,桥顶高5.5米,中孔净跨11.5米,两个边净跨5.5米,横跨于横沥河之上。
我可是嘉定最大的古桥。大家都说我宏伟壮观。半圆形的石拱,与水中的倒影恰成圆圈之状。在我这儿待到晚上来观赏,江清月近,尤其佳妙。"槎溪十八景"之一,说得就是我。
我身边两侧还有四幅精美的对联呢,听我来给你们背一背:"云际龙飞高麦百尺,波间虹卧彩耀三槎。境接吴淞势挟汪洋通万顷,名颜真圣义兼廉让媲千秋。人杰地灵白鹤来飞传胜迹,风恬浪静彩虹耀映镇槎溪。行看月中桂子落,定是仙槎海上来"。
我再考考大家,你们知道对联中的"三槎"是什么意思吗?哈哈,告诉你们吧,槎溪都是南翔的雅称,由槎溪可以联想到汉代张骞乘槎游天河遇到牛郎织女的传说。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