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化石丨老牌城区魅力 勾勒静安历史

2017/12/26 9:26:34  来源:东方网   作者:丁怡隽  选稿:乔欢

  编者按: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脉,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上海现 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文物保护点2745处,共计不可移动文物3435处。作为承载城市 发展记忆的“活化石”,在记录上海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在时刻更新着“自我介绍”......

  南京西路风貌保护区

南京西路

  在上海,说到购物,你一定会想到南京东路步行街,但如果你愿意顺着南京路一路向西,一定会有意外的惊喜,那就是我:南京西路。我是当今沪上最高档的购物场所之一,国际上八成的顶级品牌都能在我这里找到,喜欢购物你的一定不能错过。

  光有购物中心哪不够?作为风貌保护区,我跌宕起伏的身世更值得你细细品味。历史上,我曾被划入公共租界,随着租界的建立和市政建设的发展,私宅和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的“地盘”上,从宁静的马路到繁华的商业街区,我开始向商业中心转变。虽然战争带给我无尽的创伤,但我没有就此倒下。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的“人生”展开了新篇章,不仅在面貌上大为改观,还重新回到上海商业中心的行列。

南京西路

  如今的我作为沪上知名的长寿社区,和这里的“老上海”一起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迁。

  马勒住宅

马勒住宅

  我叫马勒住宅,不过很多人都喜欢叫我马勒别墅。说起我的体型,那厉害了,我占地五千余平方米,其中,光花园就有近两千平方米。

  我由英籍犹太人马勒设计建造,但却是斯堪的纳维亚挪威建筑风格,宛如北欧童话世界里的城堡。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流着英国血统的我却“剑走偏锋”长成了北欧城堡?据马勒回忆,有一天,他的小女儿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幢童话格局的大房子,“宠女狂魔”马勒知道后,根据女儿梦中所见的样式打造了一座别致的挪威式住宅,也就是我啦。

马勒住宅

  虽然我已经79岁高寿,但却保持着一颗少女心。我所有的楼面都镶嵌有彩色瓷砖,花园使用琉璃瓦压顶,沿街围墙上装点着绿色琉璃筒瓦,这些五彩斑斓的颜色让我看起来元气十足。

  如今,我全天候免费向大众开放,有空的时候常来看看我吧。

马勒住宅

  马勒住宅

  地址:陕西南路30号

  开放时间:全天

  门票价格:免费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二大会址

  只去过一大会址没来过二大会址?那你就OUT了!我的“来头”可不小哦~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共二大在我这里召开。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2001年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我进行了一次大修,纪念馆于次年对外开放。重新开放后的纪念馆被分为两个展厅,静静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2009年,我正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想要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峥嵘岁月,来我这里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二大会址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

  地址:老成都北路7弄30号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进馆)周一全天闭馆

  门票价格:免费

1920年毛泽东旧居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逛完二大会址,一定要来安义路毛泽东寓所旧址看看。甲级楼宇嘉里中心豪华气派吧?和他们比起来我可毫不逊色哦:1920年,毛泽东在我这里居住了2个月,虽然时间不长,但这2个月却是毛泽东一生中关键性的时刻。

  我坐南朝北,砖木结构,共有两层,楼下是客堂间,放着一张方桌和几把椅子,用来会客和吃饭。楼上是卧室,当年毛泽东就睡在靠北的落地长窗旁的板床上。从1920年5月5日抵沪至7月初离沪,毛泽东一直居住在我这里。期间,他多次前往老渔阳里2号拜访正在酝酿创建中国共产党的陈独秀,一起探讨马克思主义。在他后来的回忆中也提到,1920年在上海的这段时光是他一生中的关键时期。

  如今我修缮一新,免费对公众开放。在80平方米的展区内,展示了毛主席曾经使用过的“555牌”香烟盒,全套六册《共产党》月刊,还有毛主席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批示文件用的铅笔、在人民大会堂一号厅使用的瓷杯、瓷勺和瓷碟等。

  1920年毛泽东寓所旧址

  地址:安义路63号

  门票价格:免费

  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

  我叫美琪大戏院,出生于1941年,之所以取名“美琪”,是想表达“美轮美奂,琪玉无瑕”之意。解放后,我曾改名为北京影剧院,不过1985年,又重新恢复了原先的名字,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我共有1261个座位,虽然如今看起来不算大,但在当时我可有着“亚洲第一”的美名。一直以来,我走的都是国际化路线,欧、美、亚、大洋洲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具有世界知名度的艺术表演团(组)都曾在我这里演出。

1966年,美琪大戏改名北京影剧院

  如果你以为我仅仅承办文艺演出那就大错特错了,1954年8月,上海市第一届人民大表大会在我这里召开;1955年2月4日,当时的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也曾来我这里,向参加全国省市委书记会议的干部作关于知识分子改造的重要讲话,现在是不是觉得我更“高大上”了?

美琪大戏院

  美琪大戏院

  地址:江宁路66号

  上海大学旧址

上海大学旧址

  莘莘学子一定对我很熟悉吧,别看我如今定居宝山,我原来的家可是在青云路青云里,1924年2月我搬家至陕西北路南阳路口,我可是个“老静安”哦。

上海大学旧址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国共两党联合创办了两所著名学府,一所是广州的黄埔军校,另一所就是我:上海大学。当时,学校的老师引导学生建立了各种研究会和学术团体,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人才。我很早就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和青年团的组织,从我这里走出去的学生也成为大革命时期上海学生运动的主力。五卅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刘华曾是“上大”附中的学生,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也是当年“上大”的学生。

  1925年6月,英国海军陆战队强占了我的校舍,我被迫迁至青云路师寿坊,1927年2月又迁往江湾。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我被国民党反动派查封。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动荡,我的大部分校舍被毁,保留下来的部分也是残败不堪。如今,我虽然被全部拆除,不过静安区政府正准备将我易地重建,相信不久后我就能以全新的面貌和大家见面了。

如今的上海大学

  百乐门舞厅

百乐门

  说到上海著名的综合性娱乐场所,那就不得不提到我:百乐门。

  1929年,原开在戈登路(今江宁路)兼营舞厅的“大华饭店”歇业,一时间,被誉为“贵族区”的上海西区,没有一个与“贵族区”相适应的娱乐场。 1932年,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在静安寺购地建造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也就是我。

百乐门

  “月明星稀,灯光如练。何处寄足,高楼广寒。非敢作遨游之梦,吾爱此天上人间。”这是1932年我刚刚建成时,上海滩传诵一时的诗句,字里行间流露着老上海人对我的喜爱。就连卓别林夫妇也曾经慕名而来,只为一睹我的芳容。

  我的外观采用美国近代前卫的Art-Deco建筑风格,是当时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曾有“东方第一乐府”之称。我共有三层。底层为厨房和店面。二层为舞池和宴会厅,舞池地板采用汽车钢板作为支托,跳舞时会产生晃动的感觉,因此被称弹簧地板,在当时独树一帆。三楼则为旅馆。

20世纪30年代,人们在百乐门大舞厅内的舞池内翩翩起舞

  2003年7月28日,经过重新修缮,我以崭新的面貌再度迎客。如今我包含一楼会所,二楼酒吧,三楼餐饮,四楼的舞厅则保留了一派老上海风味,唤醒了很多老上海沉睡了半个多世纪的“海上旧梦”。

30年代的上海百乐门大舞厅的标志

  上海百乐门大饭店舞厅

  地址:静安区愚园路218号

  开放时间:1:30PM

  门票价格:白天:580元/人;夜间:800元/人

  (图片均来自网络)

  >>>相关新闻

  上海活化石丨寻虹口海派之魂 探上海方舟之路

  上海活化石丨崭新风貌寻“复古” 百年遗存看杨浦

  上海活化石丨人间烟火续千年 浦江东岸写新篇

  上海活化石|“石”全“石”美在长宁 采集今风寻古韵

  上海活化石丨“西大堂”里听故事 普陀有篇“风物志”

  上海活化石丨侬情最忆是徐汇 一步一景活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