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活化石 | 十字水系十字街 奉城墙内是乡愁

2018/1/8 15:32:28  来源:东方网   作者:乔欢  选稿:王雅雅

  编者按:文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脉,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资源。如何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上海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38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423处,文物保护点2745处,共计不可移动文物3435处。作为承载城市发展记忆的“活化石”,在记录上海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他们也在时刻更新着“自我介绍”......

  奉贤老城厢

  图片说明:奉城老城厢风貌保护区  图片来源于网络(下同)

  历史变迁,留下时间的记忆。元代的时候,我叫“青墩”,每当海寇来犯时,人们常会在墩上举火为号,时间久了,大家也叫我“墩明”。清朝的时候,我成了县城,县治就设在我家,那时的我,是意气风发的少年,统辖奉贤180余载。如今的我默默守护着自己的老街、破旧的矮巷,无数次回想着过去几百年的光辉岁月,独自承受着孤寂落寞。也会有很多人来看我,替我打抱不平,惋惜我“将军迟暮”的没落。而我却觉得这也是一种幸运,至少,在历史的浩瀚长河中,我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故事。

  图片说明:从奉城卫星图可以看出现今在奉城还有方形的护城河遗存,东西南北街形制还被保留着

  图片说明:奉城的古城墙,从照片中还是不难看出当年的恢弘气势

  兴衰更替,留下岁月的印证。我家原有城墙六里、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个、铺舍一百三十间、开设四座城门,东门“朝阳”、西门“阜成”、南门“镇海”、北门 “拱辰”。城内建有县署衙门、文庙、言子祠、肇文书院、城隍庙、万佛阁、魁星阁、同善堂、先农坛、武庙等,街道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四条,繁华程度自是不用我再言说。现在的我是风貌保护区,驻扎在奉贤奉城镇,西至奉新公路,南至川南奉公路,北至浦南运河,东至南门港,保留了四条老街共同组成的特征明显 的“十”字形古城道路骨架,留存了近50米的古城墙,滨水界面及护城河也依然清晰可辨,还留有中共奉贤县委(曙光中学)旧址、奉城古城墙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时光不老,旧景依在,若哪日你想避避都市的喧嚣,欢迎来我家逛逛,看看曾经的护城河,摸摸恢弘的古城墙,与历史对话,在内心听听我的故事。

  曙光中学旧址

  在奉城老城厢的时候,你可能会遇到一所绿树繁茂、草坪泛茵的小学,朗朗的读书声、优雅的钢琴声、操场上的嬉戏声不时传出。可你是否知道,这就是曾经的我,奉贤的“红色摇篮”。

  当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阴霾密布上海城头的时候,根据中共江苏省委的指示,奉贤籍共产党员李主一、金学成、宋亚等,经过慎密的筹划,于8月在奉城潘公祠内创办了我,并将一批党员以教师身份隐藏在这里,其中有刘晓、刘德超、方厚生、范志超、李伯殷等。同时,还秘密建立了中共曙光中学特别支部,刘晓任书记,李主一任组织委员。1927年秋,中共江苏省委决定,在中共曙光中学特别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中共奉贤县委员会,刘晓任书记、李主一任组织部长、方厚生任宣传部长、刘德超任军事部长。奉贤县委成立后,党的力量得到了壮大,南桥、青村、庄行等地都有党支部,有党员几十人,这标志着奉贤地区党的活动已度过了“四·一二”以后的低潮,走上了恢复和发展阶段。

  1928年春,中共浦东县委员会在曙光中学内成立,由于奉贤县委是个中心县委, 也管南汇、川沙的工作。因此,我成为了当时浦东、浦南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不幸的是,1928年4月,我遭到了敌人查封,县委成员分散到乡下活动。从创办到查封,因那段特殊的经历,我被历史赋予了不同寻常的意味。

  如今,作为奉城镇中心小学的我,秉承创校先烈李主一“布置洪炉铸少年”的教育理想,以“沐曙光、循大道”为办学核心理念,合道合心,自强自新,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所有品质的特色学校。

  奉贤青村港



  奉贤一共有三处风貌保护区,刚刚出场的是我大哥,我是老二青村港,从大哥家到我家很方便,乘公交一会儿就到。我在奉贤中部,地理位置优越,是“十字水街”城市意象的相交之处,六百年陶宅、三百年青溪、张弼的书法、袁凯的诗文,构成了我的文化底蕴。我家分为西市街、中市街和东市街。往西有青村天主堂,往东有南虹桥、永寿桥、三祝桥,都是优秀古建筑。

  其实我也和大哥一样,历经磨难。宋朝的时候我叫“青溪”,清朝的时候易名“青村港”,“舟楫往来如织,百货聚焉,廛之盛,遂冠东乡诸镇”是我昔日繁华的写照,民国26年(1937年)冬,由于日军的烧杀抢掠,我家一度萧条,抗战胜利后商市才逐渐恢复。如今的我,正以文创产业为支撑,依照“文创产业+金融服务+文化底蕴+生态旅游”等元素融合发展的“文旅小镇”战略,悉心规划着自己的复兴大业,立志重现昔日辉煌。

  继芳桥


  奉贤的桥很多,但名字很“甜”的,恐怕只有我了。我叫继芳桥,小名“糖桥”。我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原位于光明镇,后被迁移至青村镇西市河文星桥处,整座桥长约38米,宽2.5米,高8米,有42级石级,中孔大,边孔小,除稳定的桥台基础外,还有着独特的工艺构造,雌雄座榫,对接严密,桥身雕刻对称、精致,被誉为“本邑石拱桥之冠”。

  我为何又叫糖桥呢?有一个小故事。相传,三官(今光 明)镇继芳桥原是座破竹桥,来往行人,非常危险。有一天,有个换糖者走过,就说:“这桥怎么没人修?要是我有了钱,一定造座新的。”一次,换糖者在一户破落官吏人家换着一对金弥陀,从此发了财。于是,他筹集上等石料,聘来巧匠,拆去竹桥,建造3孔石拱桥,取名继芳桥。当地人为了纪念他,则直呼“糖桥”。 2004年我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庄行南桥塘


  图片说明:南桥塘


  沿着大哥、二哥家再往西走,就是我家了。跟所有的江南聚落一样,旧时的交通只能依靠水系,因此,水系造就了聚落,造就了聚落的格局,并形成了水、建筑与人共生的水乡生活模式,而正是我与南横泾构成了老南桥“十字水系”的格局,牵动着旧时南桥的形成与发展。

  我的身形呈东西向,开凿于明嘉靖年间,据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记载,“嘉靖二年开南桥塘、金汇塘、青村港等十一处,以泄当湖、淀泖诸水,使各通浦以顺利入海。我曾是“东西第一干河”,从清宣统年间松江府奉贤县全境图、1954年江苏省奉贤县地图上看,西起与金山交界望河泾,东与二哥青村港衔接,还能到曾是奉贤县治的大哥家奉城镇,亘东西四十里。1958年起开凿浦南运河(时称浦东运河),我的镇域绝大部分河段均陆续被填埋。时至今日,仅存古华山庄、古华园后方约两、三百米,形成了市级历史文化风貌区。

  老城,承载着历史、人文、记忆与乡愁。随着老旧城区的“城市更新”,人们对老南桥的十字水系等历史遗存进行考量,于是我也有了重现生机的历史机遇。

  南塘第一桥


  图片说明:今迁建于古华公园内的南塘第一桥

  南桥塘东头、莲峰庵南侧,古华公园西湖上、“超然堂”前,有一座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的古桥,那就是我——南塘第一桥。我最初只是一座木梁桥,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为石桥,嘉庆年间诗人汝霖专门作了首绝句赞扬我,“先德重勤问俗轺,漫随竹马入风徭。南塘春色浓于酒,佳句争传第一桥”, 从此便有了“南塘第一桥”的美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被毁后,由陈泰彤兄弟、吴文豹出资重建,桥长25.8米,宽3米,高2.7米,拱桥7.6米。1983年迁建于古华园超然堂前,2002年被公布为奉贤区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我与古华公园之间,保留有约500米的南桥塘港。而古华公园内建有的“兴园”“秋水园”“超然堂”“晚晴园”等,皆为奉贤历史名园的经典重现。登临“望海亭”可眺望公园全景,东湖西湖还建有品亭桥、双亭桥、继芳桥、环秀桥等,桥桥相连,尽显奉贤桥乡精华。

  沈家花园

  除了南桥塘、南横泾构成的“十字水系”之外,老南桥还有“十字街”,而南街(今人民路)迄今仍是南桥的主要商业街。南街两侧多弄堂,有西园弄、王家弄、女学弄等,即便现在,仍有东园弄、旗杆弄(今称红旗弄)存续。而今之解放路,即为旧时“协和弄”。不谦虚的说,弄内最有名的就是我了。我北傍南桥塘,占地 24.24亩,园内建有西式3层主楼1幢,上为主人卧室,下为舞宴大厅,地面铺装彩色瓷砖,1楼大厅装有枝形吊灯,3楼两侧均有阳台、亭子。主楼西侧是一座2层祠堂,凿有荷花池,建有观荷亭。园内到处是枇杷树、梅树、桃树、冬青等树以及牡丹、芍药、月季、山茶等花卉,常年郁郁葱葱,其中保留至今的尚有腊梅、金桂、广玉兰、柏树等。

  我的主人是沈梦莲(1874年~1940年),字葆义,是奉贤三官堂(今光明镇)人。他曾为南桥做了许多善事,造了许多公共设施供市民使用,还曾在闵行建立了一所育幼院,专门接收无人抚养的孩子。1934年,他因中风而半身不遂,为方便治疗就去了自己开办的闵行育幼院静养,1940年病故。而后,一座偌大的宅院,留给南桥人作为茶余饭后的聊资,经历百年风雨,至今完好。

  我是奉贤唯一保存完整的花园洋房建筑,反映了上海及本地建筑的历史文化特点,极具历史地位及人文价值。2014年4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新闻

  上海活化石丨人间烟火续千年 浦江东岸写新篇

  上海活化石丨侬情最忆是徐汇 一步一景活化石

  上海活化石丨“西大堂”里听故事 普陀有篇“风物志”

  上海活化石丨“石”全“石”美在长宁 采集今风寻古韵

  上海活化石丨寻虹口海派之魂 探上海方舟之路

  上海活化石丨崭新风貌寻“复古” 百年遗存看杨浦

  上海活化石丨游人徘徊不肯离 千年遗址在闵行

  上海活化石丨铁血宝山诉忠魂 抗战精神永长存

  上海活化石丨摇橹河上碧波荡 古迹倾诉金山事

  上海活化石丨塔影城阴可诗画 旧时风光印嘉定

  上海活化石丨风雨多经志弥坚 海上英雄在崇明

  上海活化石丨邂逅江南水乡 循迹千年青浦

  上海活化石丨熠熠明珠藏松江 悠悠尘烟诉古今